4.5
提供 数据报服务的网络层 给定源和目的地址之间的不同分组可能采用不同路径
而提供 虚电路服务的网络层 则所有分组采用统一路径
- 默认路由器 = 第一跳路由器 - 是主机所相连的第一路由器
- 源路由器是源主机的默认路由器
- 目的路由器是目的主机的默认路由器
 
- 路由选择算法的广义分类: - 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 - LS(Link State )链路状态算法
 
- 分散式路由选择算法 - DV (Distance-Vector)距离向量算法
 
 
- 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 
- 路由选择算法广义分类之二: - 静态(人工调整)和动态(非人工)
 
- 路由选择算法广义分类之三: - 负载敏感(过时技术)和负载迟钝(现在使用)
 
- LS - Dijkstra算法
- 学过,不多赘述
 
- DV - 迭代异步分布式
- 无穷计数问题
- 毒性逆转
 
- 对比 - 报文复杂性,LS每次都全部,DV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
- 收敛速度:LS N^2 DV 收敛慢+可能的无穷计数问题
- 健壮性:LS相对健壮一些
 
- 层次路由选择 - 前面的算法将路由看做一个集合,但是实际上由于规模巨大和自我管理的要求,层次选择是必要的。
- 上述问题可用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解决 - 运行在AS中的叫 自治系统内部路由选择协议
- 但是AS不能闭关锁国,与外界进行交流是必要的,我们把承担与 外界交流的路由器叫做 网关路由器(gateway router)
- 解决AS间的协议叫做 自治系统间路由选择协议 - 因特网中所有AS都运行相同的AS间路由选择协议——BGP4
 
 
- 4.6 - 这一节讨论AS内的路由选择协议和间的协议。
- RIP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它是一种距离向量(DV)协议
- 术语:跳:是指沿着从源路由器到目的子网(包括目的子网)的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子网数量。最大值上限:15
- 使用 RIP相应报文 更新信息 - 又称 RIP通告
 
- 使用UDP协议(没错,就时运输层的那个)实现网络层功能。 - 很奇妙,不是吗?
 
 
-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兄弟协议 IS-IS
 
- 核心是 洪泛链路状态信息的链路状态协议和一个Dijkstra最低费用路径算法。
- 区域边界路由器,主干(backbone) - 就是说一个主干管理区域的,然后向下再到目的地。详细见P216
 
- 它被看作是RIP的继承,它常被用于上层,RIP则常见于下层和企业网络
 
-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BGP边界网关协议 - Broder Gateway Protocol
- 提供 - 从相邻AS处获取子网可达性信息
- 向本AS内部的所有路由器传播这些可达性信息
- 基于可达性信息和AS策略,决定到达子网的“好”路由
 
- BGP对等方,BGP会话,外部BGP,内部BGP
- BGP很重要,BGP很难,BGP在第P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