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访问存储卡(即外部存储)通常涉及以下三种主要的目录:
1. 外部存储公共目录 (Public External Storage)
这些目录对所有应用都是可见的,并且不需要任何特殊权限来读取媒体文件。但是从Android 10(API 级别 29)开始,如果要写入这些目录,则需要WRITE_EXTERNAL_STORAGE权限,并且访问路径可能受到某些限制。
-  获取方法:使用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PublicDirectory()方法,传入一个类型参数如Environment.DIRECTORY_PICTURES或Environment.DIRECTORY_MUSIC等。
-  特点:适合保存用户希望长期保留并可以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文件,如照片、音乐等。 
2. 外部存储应用特定目录 (App-specific External Storage)
这些目录是应用专属的,在应用卸载后会自动删除里面的内容。不需要任何权限即可读写这些目录中的文件。
-  获取方法:通过调用 Context.getExternalFilesDir()方法获取。它可以传入一个类型参数,例如Context.getExternalFilesDir(Environment.DIRECTORY_PICTURES),或者传入null来访问根目录。
-  特点:适合存储应用的临时缓存数据或不需要与其他应用共享的大型文件。 
3. 外部存储缓存目录 (External Cache Directory)
这是用于存储临时缓存文件的目录。系统可能在存储空间不足时删除这些缓存文件。
-  获取方法:通过调用 Context.getExternalCacheDir()来访问。
-  特点:适合存放应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临时缓存文件。 
使用方面的区别
-  权限: - 公共目录:从Android 4.4开始,不需要权限就可以读取媒体文件,但Android 10及更高版本对文件写入做了限制。
- 应用特定目录和缓存目录:不需要任何权限就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  数据持久性: - 公共目录:文件通常被保留,直到用户手动删除它们。
- 应用特定目录和缓存目录:当应用被卸载时,其中的文件会被自动删除。
 
-  共享性: - 公共目录:文件可以被用户和其他应用访问。
- 应用特定目录:虽然理论上其他应用也可以访问,但实际上主要是为当前应用服务的,其他应用通常不会去访问。
 
-  隐私性: - 公共目录:由于所有应用都可以访问,所以隐私性较差。
- 应用特定目录:相对私密,不易被其他应用访问。
 
-  存储策略: - 公共目录:建议仅存储用户主动创建或明确希望与他人分享的文件。
- 应用特定目录:适合存储应用的核心数据和不需共享的大型资源文件。
- 缓存目录:适合存储临时文件,应用必须能够处理这些文件被系统删除的情况。
 
-  Android 10(API 级别 29)以上的存储变更: - 引入分区存储(Scoped Storage),限制了对外部存储的全局访问,强制应用使用自己的应用特定目录,或通过MediaStore API访问共享文件类型。
 
开发者在选择存储位置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区别,并基于用户的数据隐私以及文件的用途选择正确的存储路径。
另外更全的介绍 《Android 文件存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