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道,有导引型传输媒体(有线)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
1.双绞线:两条铜线绞合,以减少干扰,绞合度越高,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a)无屏蔽双绞线UTP,便宜
 b)屏蔽双绞线STP,带铝层
 c)五类线:100m长,100Mbit/s
 d)超五类:100m长,1Gbit/s
 2.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线
 3.光缆:
 a)多模光纤:同时可传多条入射角不同的光线
 b)单模光纤:一次只能传一束光,很细
1.3
 两种通信方式:
 C/S:C是客户,S是服务器,C越多,服务器质量越差,存在拒绝响应攻击,即大量用户请求涌入服务器。
 P2P:peer to peer,用户越多质量越好,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同时工作,但是存在大量复本,占带宽。
互联网核心部分:交换
 交换两种方式:
- 电路交换:物理线路,双方独占。{通信质量高,价格贵}【建立->传输->拆除】(不适合计算机数据传输)
- 分组交换:原始数据拆分成若干数据片段,每个片段含有首部(包含:目的地、源地址、分组序号等信息),到达后对数据进行拼装还原。{价格低,质量差(额外传输首部导致真实传输数据变多,开销变大,另外多个分组分别传输,存在时延,可能存在意外情况如数据丢失,数据分组到达时间不一致等)}:多条路径可以避免核心节点损坏导致不能传输信息的情况。
 交换设备:存储转发技术(导致时延)
-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雏形,现在提得较少了。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通信(核心部分【通信子网】)+计算机(边缘部分【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Internet严格意义上不是广域网,存在争论,老师认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大运营商在全国范围架构的网络是广域网。
收费:接入服务费,Internet是免费的。
 接入网:用于将用户接入互联网络,用户与互联网的桥梁。
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10的K3次方,M6次方,G9次方,单位bps
 带宽S:100Mbps:每秒向信道传输100Mbit数据
 吞吐量:进入流出之和,需要确定是哪个地方的吞吐量
 时延D(delay):指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要的时间。
 组成部分:
 发送时延:(也叫传输时延)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的时间;(数据长度除以信道带宽)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信道长度除以传输速度)[电信号在铜介质22万公里每秒,光信号在光纤中是20万公里每秒,但是光纤带宽远远大于铜,即光纤发送时延等极小]
处理时延:主机、路由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所经历的时延,时延长短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往返时延:双向交互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利用率U:指网络空闲的时延,表示网络当前时延,表示网络利用率,在0-1之间,三者关系为:
网络的非性能指标(不可定量计算,可定性分析):费用、可靠性、质量、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标准化、易于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