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第三篇-OSI模型-上
OSI七层模型-上
第七层 应用层
 第六层 表示层
 第五层 会话层
 第四层 传输层=定义数据发送方式 TCP UDP
 第三层 网络层=ICMP协议,网络设备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可以实现定向数据转发(依靠MAC表,自动学习)
 -如何自动学习:当接口收到数据后,自动记录,记录源MAC地址
 源MAC地址–什么编号F0/1 ===所以就产生了内存
 第一层:物理层(硬件,物理.PC.终端)
GBIC模块=1G=SC接口(占空间)
 SFP模块=4G=LC接口
 XSFP模块=10G=SFP接口
 现在的HUB都是信号放大器
 网管交换机=智能交换机=管理交换机
 Console/Web界面 不会用命令就用Web
 曾经的纯二层是不可以配置IP地址的
 现在的是可以配置一个管理VLAN(VLAN1)
ICMP协议(interface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ping 测试连通性
 -tracertoute 检查网络节点
 TAG:ICMP既不属于TCP也不属于UDP
 ICMP处于网络层,第三层
 比如ping百度(我这个地方是广东佛山禅城)
 www.a.shifen.com–dns解析来的网址
 14.215.177.38==dns解析来的地址
 来自这个IP的回复
 字节=大小
手动改大字节
 ping www.baidu.com -t -l xxxx 应该最大支持1024
时间=延迟=ping包一去一回的时间=单位=毫秒
 时间越小越小,一般内网都是=>1Ms
 TTL=每过一台设备+1(生命周期)
 ping丢包有以下情况
 如果说ping100个 丢了10来个
 3ms
 3ms
 timeout
 3ms
 timeout
 3ms
 3ms
 3ms
 一般这情况===硬件问题,光纤折角了,模块接口故障.
 1ms
 222ms
 24ms
 76ms
 3ms
 一般这情况=带宽问题,带宽不够,导致线路堵塞.卡了.
来一个小问题
 当你访问百度的时候,你的目的MAC是谁?
 1.二层交换机(接入)
 2.出口设备GW(路由器)
 3.运营商
 TAG:这是个ARP的问题,答案会在下一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