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文件目录初记
-  /bin:存放ls、rm、mv等常用可执行文件(命令)的地方。 
-  /sbin:存放系统管理常用的程序,如fdisk、mount等命令,与/bin不同的是该目录下存放的程序是root等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程序。 
-  /boot:用于存放Linux系统内核和加载内核所需的文件。 
-  /dev:用于存放与设备有关的文件,如/dev/cdrom文件代表光驱。 
-  /opt:用来存放一些可选的应用程序,安装系统软件以外的第三方软件的默认文件夹。 
-  /etc:存放系统在启动过程中需要读取的启动文件和配置文件。 
-  /etc/rc.d:存放开关机过程中用到的脚本文件。 
-  /etc/rc.d/init.d:存放所有服务默认的启动脚本文件,如/etc/rc.d/init.d/iptables stop是关闭防火墙。 
-  /etc/xinetd.d:在较新的Linux版本中才有,存放一些需要使用超级服务进程监听的额外服务。 
-  /home:存放用户的主目录文件。 
-  
-  /lib:存放Linux执行或编译某些程序要用到的函数库(library)。 
-  /lost+found:系统产生异常错误时,会将一些遗失的片段放置在此目录下,通常这个目录会自动出现在设备目录下。例如在/disk中加装一块硬盘,这个目录下会自动产生目录/disk/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如果丢失了一些文件,在这里能找回来。 
-  /mnt:软驱或光驱默认装载的地方,如通常软驱挂载在/mnt/floppy下,光驱挂载到/mnt/cdrom下。 
-  /proc:所有存放正在运行的进程映像,这个目录在启动Linux时候自动被挂上,而且该目录不会占用硬盘空间(其存在的其实是内存中的数据),一旦断电或关机,此文件夹中的内容将丢失。 
-  /tmp:让用户存放临时文件和数据的地方,需要用户进行定期清理,重要数据不建议放到此目录中。 
-  /usr: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目录,里面含有很多系统信息,其下包含许多子目录,用来存放程序与指令,类似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  /usr/include:存放一些套件的头文件。 
-  /usr/local:系统预留的让我们安装未来升级的套件的目录。 
-  /usr/share/doc:放置一些系统说明文件的地方。 
-  /usr/share/man:放置一些程序的说明文件的地方,就是使用man命令时会查询的路径。 
-  /usr/src:放置核心源代码的默认目录,未来要编译Linux内核时就必须到这个目录下。 
23./var:登入、各类服务发生问题时的记录,已经常规性的服务记录等都在这个目录下,很多服务配置的数据文件都存放在此文件夹中,如DNS服务的解析数据文件,Web服务的网页文件。当系统出问题时,就可以在这个目录记录下的文件中查看问题所在。
知识点总结
-  / 代表根路径 
-  vi修改 可当创建文件使用 不可创建目录 esc 状态切换回命令模式 : 进入末行模式 aioAIO 进入编辑模式 
-  mkdir创建目录 
-  rm -rf 删除 rm remove删除 - 带参数 r recursion递归 删除指定目录或文件下所有数据 f force强制 无需询 问直接删除 
-  shutdown -h now 关机 
-  init 1-6 0:停机或者关机(千万不能将initdefault设置为0) 1:单用户模式,只root用户进行维护 2:多用户模式,不能使用NFS(Net File System) 3: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别) 4:安全模式 5:图形化(即图形界面) 6:重启(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设置为6) 
-  poweroff 关机 
-  (尖括号>) 新建文本文档方式1 
-  touch 新建文本文档方式2 
-  vi 新建文本文档方式3 
Linux系统网络设置与克隆
修改网络地址:  1、设置网卡为nat模式  2、确保windows下的服务是否启动(dhcp,net服务)  3、编辑文件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4、ONBOOT=yes  5、设置IP  static:  IPADDR=网络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GATEWAY=默认网关  6、重启网络:service network restart  7、检查:ping 网关(两个)  8、ping www.baidu.com  9、设置dns服务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克隆
1、克隆之后的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分配物理地址  a、删除/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文件中的物理地址  删除两行:UUID和物理地址  b、删除文件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2、修改主机名 /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
3、重启启动linux: init 6  4、修改hosts /etc/hosts 文件。在文件最后增加一行 :IP 地址 主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