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名称
●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
●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与项目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 功能 
  ● 性能 
  ● 输入/输出 
  ● 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 安全与保密要求 
  ● 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 
  ● 完成日期 
2.2 目标:可包括 
  ●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 处理速度的提高 
  ● 控制精度或生产力的提高 
  ●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 决策系统的改进 
  ●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 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 
  ● 进行显然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 
  ●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4 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 设备 
3.6 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4.2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3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 对设备的影响 
  ●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 对用户的影响 
  ●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 
4.5 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 
  ● 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 
  ● 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能否完成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 支出 
5.2 效益 
5.3 收益/投资比 
5.4 投资回收周期 
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 
  ● 系统生存周期长短 
  ● 系统工作负荷量 
  ● 处理速度要求 
  ● 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 
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如 
  ● 合同责任 
  ● 侵犯专利权 
  ● 侵犯版权 
6.2 用户使用可行性:如 
  ●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 
  ● 工作制度 
  ●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 
7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逐个阐明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8 结论意见 
  ● 可着手组织开发 
  ● 需等待若干条件具备后才能开发 
  ● 需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 
  ● 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 
  ● 其它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illzhang/archive/2007/03/18/67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