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爸曾多次讲过数学推理能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听到有位家长说自己用扔骰子的方法教孩子数学等式。步骤大致是扔骰子时,如果骰子是3,就在棋盘上从0出发走3步,并且写出0+3=3的加法等式。扔到负数就后退,写出减法等式。科学家证实,这种棋盘游戏确实有促进孩子数学能力的功效,而且操作非常简单,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西格勒教授的实验
心理学教授西格勒通过棋盘游戏检验其能不能提升孩子对于数量大小的感知能力。他把58个4岁左右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玩两种不同的棋盘游戏。一组孩子玩数字游戏,另一组玩颜色游戏,两周内一共玩四次,每次15分钟。
数字游戏的道具是一块长纸板、一个骰子和两个带动物图案的圆纸片。从左到右在纸板上画10个方格,在每个方格里依次写上从1到10的数字。“开始”处在数字1左边。骰子的其中三个面是1,另外三个是2。

孩子可以先挑一个他喜欢的动物图案圆纸片,放在“开始”的地方,然后跟大人轮流扔骰子,扔到几,就前进几格,同时大声念出方格里的数字。如果孩子原来在7,又扔到2,那么他要从7往下接着数两个数“8、9”。先走到10的人是赢家。颜色游戏跟数字游戏规则相同,只是把数字都换成颜色。
虽然四次游戏加起来仅一个小时,但效果却十分明显,玩数字游戏的孩子们,在数轴估测、数数、数字识别、数量对比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而玩颜色游戏的孩子基本没太大变化。

在此基础上,西格勒教授还进行了后续实验,检验如果将长条纸板换成圆形纸板,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数学能力提升有没有影响。除此之外,他们还用常见的幼儿数学活动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因此,一群4到5岁的孩子,被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还是玩长条形纸板做的数字游戏;
第二组将纸板的形状变成了圆形,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2个格子,两端格子里是“开始”和“结束”,然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在格子里标注从1到10的数字,其他规则不变;
第三组孩子做常规的幼儿数学活动,比如数一串数字、点数物品等。

结果大家出乎意料的发现玩长条板数字游戏的孩子提升效果最明显,在数轴估测、数数、数量对比和计算四个方面都有相应进步,而玩圆形板数字游戏和常规活动的孩子体现不出太大效果。

长条板数字游戏的奥秘
难道长条板真的这么神奇吗?为什么换成圆形,效果就不好了呢?这是因为长条形的游戏板像一个数轴,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一步一步向右走时,数字越来越大,这跟数字在数轴上的关系是一致的。成年人会在脑海里用类似数轴的形式来代表数值。所以,用长条形这种线性游戏材料,刚好跟数值的表征方式相符合。西格勒教授还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小时候对数值和数轴的数学直觉好,那么他的数学表现就更突出。

其次,孩子玩游戏时,要根据纸片移动的位置念出格子里的数字,并且不断累加。一方面他需要把格子上写的数字符号与自己念的数字发音对应起来,这是认识数字的过程;另一方面,孩子潜移默化中做了加法计算。比如从5开始,移动2格,孩子读的是“5、6、7”,他因此也学会了5+2=7。同时,这种玩法也非常直观地显示了数量之间的比较:往右移动得越多,数字也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一点是,游戏过程中孩子自己数数,自己动手移动纸片,他的视觉、听觉、动觉和时空线索都与数值大小产生关系,方格里的数字越大,孩子移动纸片的次数越多,听到、说出的数字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孩子自己的动作知觉线索会影响数学学习。所以,游戏中要注意让孩子自己动手移动纸片而不是他人帮助。


玩游戏的小提示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参照以上方法,用家里的废纸板自制游戏道具吧,注意格子大小尽量要画得一致。如果买现成的蛇形棋,记得买一行有十格得,因为十进制数字呈现方式更利于孩子理解;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参考以上方法外,安爸还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孩子自己大声数出来。孩子一边移动纸片一边数,就会更加注意到这些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这有利于孩子发展数字直觉;
第二,引导孩子从当前位置继续数,不要只数骰子上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特别注意到格子里的数字符号,可以对数字符号、数字读音、数值以及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第三,引导孩子注意到他的纸片与你的纸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孩子注意到他的纸片离起点或终点有多远,帮助孩子用线表示数值的概念同时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可以告诉孩子:“纸片离终点越近,方格里的数字越大。”“我的纸片跟你的纸片之间的小格子越多,我们俩现在的数字差距越大。”

好了,一起行动起来吧!今天就和孩子玩数字棋盘游戏吧,期待你家孩子数学学习的惊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