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内置appned函数
- append()函数
- 函数说明
- 代码例子
append()函数
函数说明
append
函数是Go语言内置的一个非常常用的函数,用于在切片(slice)末尾追加元素。它的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到Go语言中切片的底层实现和内存管理,但我将尽量以简明的方式来解释它的原理。
- 切片的背后结构: 在Go语言中,切片是一种动态数组,它由一个指向底层数组的指针、切片的长度和切片的容量组成。底层数组在切片创建时通过
make()
函数自动分配,或者是由之前的切片或数组扩展而来。 append
函数的基本原理:append
函数将一个或多个元素追加到切片末尾,并返回新的切片。在追加元素时,可能会导致底层数组的重新分配和元素的复制。- 容量不足时的重新分配: 当切片的容量不足以容纳新的元素时,
append
函数会触发底层数组的重新分配。重新分配会创建一个更大的底层数组,并将原有的元素复制到新的数组中。这是因为Go语言的切片在容量不够时,无法直接在原有的底层数组上添加新的元素,因为可能导致内存越界或覆盖其他数据。 - 关于原地修改和返回新切片: 需要注意的是,
append
函数可能会返回一个新的切片,这是因为底层数组重新分配时,新的底层数组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存地址。所以,当使用append
函数时,通常应该将返回值赋给原来的切片变量,以便使用新的切片。
代码例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append
函数的一些行为: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slice := make([]int, 3, 5)fmt.Printf("原始切片:%v,长度:%d,容量:%d,地址:%p\n", slice, len(slice), cap(slice), &slice)slice = append(slice, 4, 5)fmt.Printf("添加两个元素后:%v,长度:%d,容量:%d,地址:%p\n", slice, len(slice), cap(slice), &slice)slice = append(slice, 6)fmt.Printf("再添加一个元素后:%v,长度:%d,容量:%d,地址:%p\n", slice, len(slice), cap(slice), &slice)
}
输出结果可能类似于:
原始切片:[0 0 0],长度:3,容量:5,地址:0xc00005e060
添加两个元素后:[0 0 0 4 5],长度:5,容量:5,地址:0xc00005e060
再添加一个元素后:[0 0 0 4 5 6],长度:6,容量:10,地址:0xc0000a8000
在示例中,我们初始创建了一个长度为3、容量为5的整数切片slice
。随着元素的追加,容量不够时,切片进行了底层数组的重新分配,容量增长为10。而且,可以观察到切片的地址在进行重新分配时发生了变化,说明返回的切片地址可能不同于原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