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红是个我比较陌生的女作家,读了她的《花落红尘》(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我非常惊讶。据说作者是搞书法的,且成绩斐然,还有自己的公司,她的写作几乎是在业余时间。由此我想到了“文坛外高手”这句话,这句话是当年评价刚刚出道的王小波的。我不敢说李素红的小说达到多么的高度,但是至少她的写作有活力,与我们当下的现实贴的非常近,作者与她的人物和时代是有一种割舍不开的关联,不像某些我们文坛内的作家,自说自话,过于迷恋在自己的文学藩篱之内。我最近读了几个人的小说,比如湖南的阿满、湖北的雨燕,她们都是文坛之外的陌生人,但她们的小说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了活力和对她们所处时代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文学的执着。所以,我以为,当我们蜂拥着推崇某些作家的时候,是不是也遮蔽了一些同样出色的作家,他们在文坛和评论界的热闹之外,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探索默默支撑着中国文学界的繁荣和喧嚣,同时也承担着中国文学的落寞和孤独。
对李素红的小说我有两点感触,1、人物鲜活生动;2、她的小说让我对当代女性文学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蓝琳、晨依、景菲、文娟、芙蓉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无论是过早死去的文娟,还是为了事业和爱情闯入大都市的晨依,她们从乡土中来,又归于乡土。熟悉是因为,我们可以预见她们共同的命运,她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为,离我们是那么近,如同她们就活在我们身边。陌生的是小说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女孩子丰富鲜活曲折别样真实的人生,她们的形象不可复制,她们的人生却又充满了代表性。在这5个女孩子身上,可以说涵盖了中国女性所有的命运和结局——爱恨生死伤痛聚散。
其次,我们知道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一直以强调性别意识与身份角色为主要书写轴心,她们的对立面是男性以及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社会,但是这些问题其实在当下社会,其实已经相当弱化以至失去了作为文学所关注的焦点和价值,不少女作家依然故伎重演,不过是一种想象大于现实的虚假叙事。
而在《花落红尘》我们看到小说的新的思考,他没有将男人做为假想敌,而是触及更深刻更可怕的现实,金钱社会和权贵社会,这似乎是女性在所谓父权社会女性所面临的更直接面临新的挑战。小说无论是从开始的赌博,到为了这场赌博而发生的一切,文娟的自杀,景菲的做小三,晨依到夜总会当歌手和陪酒女还有她的出走,而付出的各种代价。赌博是几个女孩子命运的开端,同时也暗示了她们之后人生的走向和命运。
爱情的赌博,芙蓉的两次婚姻、景菲的小三梦想、而晨依在我们来看最理想也最有可能实现的爱情,其实都是一种赌博,无法自己左右,结果都给这个金钱化的权贵化的社会给击的粉碎。金钱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主导社会的一个杠杆,可是它没有像今天这么让人痛苦、分裂和无所适从。正如小说所说的:“没钱能让人变成鬼,有钱能让人变成人。”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现实。
让我欣慰的,就是在这种人鬼并存的社会,这些女孩子还怀着一个宽怀之心怜悯之心。比如当芙蓉的丈夫王斌的小三来找芙蓉,请求她与王斌离婚的时候,芙蓉首先是不相信这是真的,之后感觉自己好象成了第三者,退出的反到是自己。当芙蓉要报复已经落魄的前夫吴贵的时候,景菲却要她宽恕他。因为他曾经对他有过爱和恩,并且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唯一想到的就是她。这些虽然都有一种理想化一般很难做的,但它却为我们还原了女性最内心的柔软的东西,一种母性伟大的爱,这是对所谓金钱社会的抵抗,也是对两性社会非爱即恨的消解。
(在长篇小说《花落红尘》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文艺报》2012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