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inux内核移植
一、linux内核移植步骤
1、添加自己开发板默认配置文件
将 arch/arm/configs 目录下的官方配置文件imx_v7_mfg_defconfig_defconfig改为:my_xxx_defconfig
cd arch/arm/configs
cp imx_v7_mfg_defconfig my_xxx_defconfig
2、添加自己开发板设备树文件,并在Makefile文件添加
(1)将 arch/arm/boot/dts 目录下的 imx6ull-14x14-evk.dts改为:my_xxx.dts
 (2)arch/arm/boot/dts/Makefile , 找 到 “ dtb-$(CONFIG_SOC_IMX6ULL)”配置项,在此配置项中加入“my_xxx.dtb”
3、编译测试
创建编译脚本如下:
#!/bin/sh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distclean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my_xxx_defconfig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menuconfig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all -j16
二、总结
①、在 Linux 内核中查找可以参考的板子,一般都是半导体厂商自己做的开发板。
 ②、编译出参考板子对应的 zImage 和.dtb 文件。
 ③、使用参考板子的 zImage 文件和.dtb 文件在我们所使用的板子上启动 Linux 内核,看能
 否启动。
 ④、如果能启动的话就万事大吉,如果不能启动那就悲剧了,需要调试 Linux 内核。不过
 一般都会参考半导体官方的开发板设计自己的硬件,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启动起来。启动
 Linux 内核用到的外设不多,一般就 DRAM(Uboot 都初始化好的)和串口。作为终端使用的串口
 一般都会参考半导体厂商的 Demo 板。
 ⑤、修改相应的驱动,像 NAND Flash、EMMC、SD 卡等驱动官方的 Linux 内核都是已经
 提供好了,基本不会出问题。重点是网络驱动,因为 Linux 驱动开发一般都要通过网络调试代
 码,所以一定要确保网络驱动工作正常。如果是处理器内部 MAC+外部 PHY 这种网络方案的
 话,一般网络驱动都很好处理,因为在 Linux 内核中是有外部 PHY 通用驱动的。只要设置好复
 位引脚、PHY 地址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驱动起来。
 ⑥、Linux 内核启动以后需要根文件系统,如果没有根文件系统的话肯定会崩溃,所以确定 Linux
 内核移植成功以后就要开始根文件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