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什么是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数据交换之电路交换
 数据交换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计算机网络性能(1)——速率、带宽、延迟 
 计算机网络性能(2)——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OSI参考模型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中非端-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功能介绍
 OSI参考模型中端-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功能介绍
 TCP/IP参考模型基本概念,包括五层参考模型
 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
 网络应用进程通信
 网络应用对传输服务的需求
 Web应用之HTTP协议(涉及HTTP连接类型和HTTP消息格式)
 Cookie技术
 Web缓存/代理服务器技术
 传输层服务概述、传输层 vs. 网络层
  传输层——多路复用和多路分用
 传输层——UDP简介
 传输层——可靠数据传输原理之Rdt协议
 传输层——可靠数据传输之流水线机制与滑动窗口协议
 传输层——TCP特点与段结构
 传输层——TCP的可靠数据传输
 TCP连接管理(图解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传输层——拥塞控制原理与解决方法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
 网络层服务与核心功能
 网络层服务模型——虚电路网络
- 系列文章目录
- 特点
- 数据报转发表
- 数据报网络 or 虚拟电路网络?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网络层服务模型以及虚电路网络。网络层服务模型——虚电路网络。本篇文章介绍数据报网络。
特点
- 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 每个分组携带目的地址
- 网络设备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 - 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
- 检索转发表才知道如何转发一个一个数据分组
-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径
 

数据报转发表
IP地址特别大,有40多亿,如果直接在转发表中保存每个IP地址的话,那这个转发表会特别特别大。所以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根据具体的主机的IP地址确定如何转发,而是根据地址范围。符合某个地址范围的数据报就在它对应的链路上进行转发,这就将转发表进行了聚合。


对于上面这个转发表,它对应的网络连接形式大概如下:

上面的划分是比较完美的,但实际上是不会这么完美的,那要怎么来确定转发路径呢。
比如:

数据报网络 or 虚拟电路网络?
-  Internet (数据报网络) - 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主要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对网络提供的服务的要求是弹性的,也就是没有严格的时间需求
- 计算机网络是跨多个链路的。这种情况下,源到目的主机之间的通信所经过的链路类型众多,不同链路的特点、性能各异是不一样的,因此统一服务比较困难,有时效率比较低
- 端系统是“智能的”。可以实现自适应、性能控制、 差错恢复
- 思想是简化网络, 复杂“边缘”
 
-  ATM (VC网络) - 由电话网络演化而来
- 电话网络核心业务是实时对话。因此对时间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网络提供有保障的服务
- 端系统是“非智能的”。比如电话机和传真机。所以不能期望端系统做更多的事情
- 思想是简化“边缘” , 复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