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集团近日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的具体落地计划。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这款机器人将于5月在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率先投入使用,承担设备运维、质量检测和物料搬运等工作任务。预计今年下半年,该机器人还将进入美的线下门店,执行商品展示、客户接待等服务工作。
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身高约1.7米,重量75公斤,配备多自由度机械臂和灵活的手指结构,能够完成抓取、搬运等精细操作。其核心控制系统搭载美的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具备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任务执行能力。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可以自主巡检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商业场景下,则能识别顾客需求,提供产品介绍等基础服务。
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洗衣机工厂作为首个应用场景,主要考虑到该工厂自动化程度较高,便于机器人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在初期阶段,机器人将主要辅助人工完成相对简单但重复性高的工作,如设备点检、零部件运输等。通过实际生产环境的测试验证,公司将不断完善机器人的性能表现。
相比传统的工业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灵活性。美的的这款产品采用双足行走设计,无需改造现有工厂设施即可投入应用。其视觉系统能够识别多种工业零部件,机械手的抓取精度达到±0.1毫米,满足大部分生产环节的需求。在安全方面,机器人配备多重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确保与人员协同作业时的安全性。
在门店服务场景中,该机器人将主要承担导购咨询、产品演示等工作。通过内置的语音交互系统,机器人可以回答顾客关于产品功能的常见问题,并演示家电的使用方法。美的计划先在部分旗舰店试点,根据实际效果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这种应用模式有望降低门店人力成本,同时提升服务标准化程度。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美的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具有标志性意义。作为传统制造企业,美的将机器人技术直接应用于自身生产和销售环节,体现了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这种"自研自用"的模式,既能为技术创新提供真实的测试场景,又能通过实际应用反哺技术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美的的实践表明,在特定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替代部分人工劳动的可行性。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和算法能力提升,这类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不过专家也提醒,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在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突破。
美的集团表示,将以此次应用为契机,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技术,未来计划拓展至更多业务场景。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任务执行能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技术支撑。这一布局也体现了美的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科技集团转型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