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连路由:无需配置,当接口存在IP且状态正常时,路由器会自动生成直连网段的路由表。(*可以配置自身作为下一跳)
对于不直连的网段,需要静态路由(手动配置、适合简单拓扑)或动态路由(自动发现更新路由、开销大、配置复杂),将网段添加到路由表中。
显示路由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华为路由外部优先级(代表路由的可信度,优先级越小越优!VRRP是越大越优):
 直连路由:0
 OSPF:10
 OSPF ASE:150
 OSPF NSSA: 150
 IS-IS:15
 静态路由:60
 RIP:100
 BGP:255
 例:到达同一网段有静态路由和ospf两种途径。则选择ospf(优先级小,优)。
路由表的Flags(路由标记)字段:
 D:down 把路由表下发到转发表,指导保温的具体转发。
 RD:称之为迭代路由(路由必须有直连的下一跳才能指导转发,
 静态路由或BGP路由的下一跳可能不是直连的邻居,
 因此需要计算出下一个直连的下一跳,此过程叫路由迭代。)。
路由的度量值:
 表示达到某个目的所需要的开销或代价,也成为路由权值。
 例:
 rip:跳数,跳数越小度量值越小,路由越优。
 ospf:cost(链路带宽),带宽越大,度量值越小,路由越优。
 还有链路延迟、链路使用率。
路由匹配原则:
 1.最长匹配原则
 2.路由协议优先
 3.度量值(若还是一样,视为等价路由。)
静态路由配置:
 ip route-static 129.1.0.0 252.255.0.0 10.0.0.2
 等价于 ip route-static 129.1.0.0 16 10.0.0.2
 等价于 ip route-static 129.1.0.0 16 s2
等价静态路由配置可实现负载分担(目的相同,下一跳不同。)
浮动静态路由:当路由表中存在相同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根据路由优先级的高低
 将请求发到对应端口。起到链路冗余(路由备份)作用。
 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默认优先级60,高)
 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preference 62
 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只能看到主路由
 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 可以看到所有静态路由,包括此备份路由。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工作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2.交换路由信息阶段
 3.计算路由阶段
 4.维护路由阶段
互联网规模迅速扩大,路由条目急剧扩张,rip,ospf没法解决,提出了自治系统(AS)概念,使用bgp协议实现承载。
自治系统内部协议IGP
 外部协议EGP
例:
 自治系统1000(使用rip协议)-----用外部网关协议(bgp-4)-----自治系统2000(使用ospf协议)
路由协议分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IGRP(思科)
 连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 IS-IS
 路径适量路由协议:BGP
 混合路由协议:EIGRP(思科)
RIP路由协议总结:
 最大跳数16跳(算自身)
 在传输层调用UDP520端口
 以30s为周期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超时时间是180s。
 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路由表。
例:
 30s后,路由器学习到新的路由表。跳数加1,如果和已有路由条目重复,看跳数是否更多,
 再看来源是否一直,都不行则忽略这个学习来的条目。
rip的特点:产生环路(其他路由器发给断网段路由器自己没断网段的路由条目)。
 针对环路问题:
 水平分割原则:从哪里学来的不再返回。
 rip slit-horizon
 路由下毒:发现网络不通标记为16跳再发射(向邻居下毒)。
rip版本:
 v1:有类路由协议报文中不携带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只支持广播模式发布rip报文。
 v2增加三个重要特性:明文认证和md5密文认证,支持无类区域间路由和可变长子网掩码,支持路由汇聚。支持广播和组播,组播地址224.0.0.9.
 rip配置:
 system-view
 rip
 version 2
 undo summary(取消路由聚合、精准学习路由)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92.168.11.0(宣告直连网络)
 quit
rip与bfd联动:
 rip老化定时器是180s,时间太长,对于高速链路会造成数据丢失,BFD是双向转发机制,可以提供链路的
 快速检测机制,并及时通知上层应用。
 动态BFD:通过上层应用的邻居发现机制,由上层应用将邻居信息发送到BFD模块,BFD根据信息创建自己的邻居。
 静态BFD:手动添加对端邻居信息。对端也配置后,才能建立。
 bfd
 quit
 rip 1
 bfd all-interfaces enable
 bfd all-interfaces min-tx-interval 100 min-rx-interval 100 detect-multiplier 10(配置BFD最小发送、接受BFD报文间隔及检测倍数。)
单臂BFD检测:用于一端设备支持BFD,另一端不支持的情况。
 bfd 1 bind peer-ip 对端ip interface 本端接口 source-ip 本端ip one-arm-echo
 rip bfd static 使能接口的静态BFD特性
OSPF路由协议:
 根据拓扑结构采用spf算法计算。
 基本原理:
 1通过hello报文形成邻居关系
 2通过泛洪SLA通告链路状态信息
 3通过组建LSDB形成带权有向图
 4通过SPF算法计算并形成路由
 5维护和更新路由表
RouterID选取规则:
- Router ID作为路由器身份标识(手工配置具有最高优先级)
- 选取路由器loopback接口上数值最高的ip地址
- 没有回环则需选物理端口中ip最高的。
OSPF有四种网络类型:
 Broadcast NBMA P2MP P2P
 两端接口类型必须一致,否则无法正常学习路由。
DR和BDR的选举是非抢占式的(解决路由每两个成为邻居的复杂关系):
 DR(指定路由器)和其他路由器形成邻接关系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其他路由器之间不直接交换链路信息(节省资源)。
 DR/BDR监听组播224.0.0.6 其他监听224.0.0.5
 选举:
 先比较优先级,后比较routerID,优先级为0不参与选举。
 配置优先级命令: ospf dr-priority xxxx
邻接关系位于邻居关系之上,需要进一步交换数据库描述报文,交换路由忠告信息。
cost开销值:
 默认100Mbps/接口带宽Mbps计算开销
 ospf比rip高级在于它知道网络拓扑结构自己计算路由表
路由区域和链路通告: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
 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链路公告信息LSA类型(待补充):
 1
 2
 3
 4
 5
 6
 7
骨干区域:连接其他区域,其他区域都通过主干区域交换路由信息
 ospf标准区域:可以接受任何链路更新和路由汇总信息
 ospf末梢区域:也叫存根区域,不接受本地AS以外路由,对以外默认0.0.0.0
 完全末梢区域:不接受as以外。也不接受as内其他区域。
 非纯末梢:类似于存根区域,但是允许接受类型7的链路状态公告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