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电感应用
- 1.电源滤波:
- 2. 储能——平滑“电流波浪”
- 3. 调谐——校准“频率乐器”
- 4. 限流——防止“洪水灾害”
- 二、电容应用
- 1.核心特性理解
- 2.应用场景
- 三.电容电感对比
一、电感应用
1.电源滤波:
场景:工业设备中,50Hz市电可能混入1MHz高频噪声。
方案:在电源输入端串联电感(如220μH)+并联电容(如104pF),组成LC滤波器。
效果:电感阻隔高频噪声,电容旁路低频纹波。
实际设计考量
元件参数限制:
电感:优先选择饱和电流高、ESR低的绕线电感(如220μH)。
(饱和电流:超过饱和电流会引起电感阻抗下降。 ESR(等效串联电阻):电感内部有隐藏的电阻(因导线、磁芯损耗),电流流过时会发热)
电容:选用耐压足够(如250V)、温度稳定的陶瓷电容(如104pF)。
寄生参数影响:
电感直流电阻(DCR)可能导致压降,需确保不影响设备供电。
(直流电阻(DCR):电感在直流下的等效电阻。影响:DCR越大,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越高)
多级滤波:若单级衰减不足,可增加二级LC滤波器(如π型或T型)以提升抑制效果。
单级LC滤波器为什么不够?
原理:单级LC滤波器(电感+电容)对特定频率的干扰抑制效果有限(比如只能压制某个频段的噪声)。
类比:单层滤网只能挡住大颗粒杂质,细小灰尘会漏过。
多级滤波(π型/T型)的优势
π型滤波器:
结构:电容(C1)→ 电感(L)→ 电容(C2)。
特点:高频抑制强,适合宽频带噪声(如手机信号干扰)。
类比:两层滤网,先挡大颗粒,再挡细颗粒。
T型滤波器:
结构:电感(L)→ 电容(C1)→ 电容(C2)。
特点:低频抑制好,适合电源纹波(如50Hz/60Hz干扰)。
类比:先用磁铁吸大金属碎屑,再用滤纸过滤细粉。
实例:
如果你的电路受高频开关噪声(1MHz以上)和工频干扰(50Hz)影响:
第一级用T型滤波(电感+两个电容)压制工频噪声。
第二级用π型滤波(两个电容+电感)压制高频噪声。
总结一下,T型滤波器主要抑制低频噪声,π型滤波器主要抑制高频噪声。
2. 储能——平滑“电流波浪”
电机驱动:
问题:PWM控制电机时,电流突变会导致电机振动和噪音。
方案:在电机两端并联电感(如10μH),吸收电流尖峰。
效果:电流波形从尖锐的PWM脉冲变为平滑的正弦波。
3. 调谐——校准“频率乐器”
电感调谐的本质:通过改变电感值,调整电路的频率选择性(比如让电路对某个频率更敏感,或屏蔽其他频率)。
类比:就像收音机的旋钮——转一圈,你听到的是不同电台(不同频率)的声音。
调谐的作用
通过调整L,可以让电路:
放大特定频率(如收音机选中某个电台)。
抑制干扰频率(如滤波器挡住噪音)。
控制信号相位(如振荡器维持稳定频率)。
4. 限流——防止“洪水灾害”
电路保护:
场景:LED灯带突然短路时,电流可能从5A飙升至50A。
方案:在电路中串联电感(如0.1Ω),利用感抗XL =2πfL限制短路电流。
二、电容应用
电容是一种通过电场存储能量的被动电子元件,其基本结构由两片相距极近的导体(极板)和介于其间的绝缘介质(电介质)构成。当电压施加于极板时,电荷在极板上积累,形成电场,从而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