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
作用
- 用于决定数据包最终到达哪个计算机
组成
- 由32位比特组成,即4个字节
- 这32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称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 同一网段的计算机网络号相同,路由器负责连接不同的网段,而交换机负责连接同一网段中不同的计算机
- 同一网段的计算机主机号不同
- 计算机在和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之前需要判断目标IP和自己的IP网络是否相同 - 相同,则目标MAC地址写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
- 不同,则目标MAC地址写本网段的路由器的MAC地址
 
表示方法
-  二进制表示法 11111111.10110011.11101000.10010010 
-  点分十进制法 192.168.1.122 
分类
- A,B,C:用于日常使用
- D:用于组(多)播
- E:保留,目前还没用

子网掩码
作用
- 用于计算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组成
- 表示网络号的位置全1,表示主机号的位置全0
- 比如C类地址:192.168.1.125,其子网掩码为 255.255.0.0
原理
- 子网掩码与计算地址进行与计算,全1才1,有0则0
- 则计算结果网络号原样输出,主机号全为0
分类
- A类:255.0.0.0
- B类:255.255.0.0
- C类:255.255.255.0
- D类:没有子网掩码
- E类:没有子网掩码
特殊地址
- 网段地址:主机号全0
- 广播地址:主机号全1
- 回环地址:127.0.0.1,只要装了TCP/IP就行,不需要经过网卡
- 回送地址:127.x.x.x
- 冲突地址:0.0.0.0,如果本机的IP和本网段中其他计算机相同(冲突),则为0.0.0.0,子网掩码为0.0.0.0
公网内网
公网
- 由美国机构 Inter NIC 负责,各国各级 ISP 使用的公网需要向Inter NIC申请
内网
-  局域网 
-  A类:10.0.0.0/255.0.0.0 
-  B类:172.16.0.0/255.255.0.0 - 172.31.0.0/255.255.0.0 
-  C类:192.168.0.0/255.255.255.0 - 192.168.255.0/255.255.255.0 
NAT/PAT
-  内网地址访问 Internet 需要 NAT/PAT 技术 
-  NAT:网络地址转换 - 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  PAT:端口地址转换 - 在使用NAT时,如果只有一个公有IP,而有多个内部IP,这个时候NAT就要通过映射不同的端口来跟踪记录不同的会话
- 则NAT会将用户A、B、C访问分别映射到1088、1098、23100【举例】,此时实际上就是PAT了
 
子网划分
概念
- 子网划分就是利用现有网段的主机号的头几位作为网络号,这些位置称为子网号,子网号的概念只存在于分类编址
作用
- 减少地址浪费
注意
- 子网只能等分
- 主机号全为0不能用,因为这表示网段
- 主机号全为1不能用,因为这是广播地址
- 因此能用的主机号范围是 [差点全0,差点全1]
例子

无分类编制
概念
- 不分类了,只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 通过子网掩码确定网络号和主机号
CIDR记法
-  一个无分类编制的IP地址为 11100110110010101001010101110101 含义 网络号 主机号 无分类编制IP 111001 10110010101001010101110101 子网掩码 11111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CIDR记法为 230.202.149.117/6 其中6表示子网掩码的前6位是1,其他为0 
例子
